当前位置:主页 > 社会影响 >

珠三角人才“潮水”的流向

日期:2017-12-21 / 人气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湾区情报之人才

       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,人才就是财富;人才的流动,就是财富潮水的方向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,人才一体化已成为区域一体化顶层设计的重要方面,人才跨地区流动是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。在上周结束的东莞高层次人才交流会上,《珠三角人才需求状况与流动趋势研究报告》发布,珠三角9市中,每个城市在线职位数排在第一位的行业都是互联网、电子商务业;广深之间成为珠三角9市中人才相互流动最频繁的两个城市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珠三角人才流动顺差63万
       
       此次发布的《报告》,是由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,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通过分析2016年珠三角9市用人主体在社会招聘媒介发布在线职位数(不同产业及重点行业实际人才需求)和人才简历投递(人才意向流动趋势)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研究报告。

       从报告中看,珠三角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杠杠的。2016年,从国内其他各地向珠三角地区投递简历的人才总量约187万人,从珠三角地区向国内其他地区投递简历的人才总量约124万人。由此可以看出,2016年珠三角地区意向流动人才呈顺差趋势,意向净流入人才总量(意向流入量—意向流出量)约63万人。人才流动顺差态势,反映出珠三角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力和人才竞争力。

      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,珠三角地区人才结构呈优化态势,低学历普通劳动者意向流出趋势明显。2016年,珠三角地区意向流动呈顺差的人才群体中,本科学历占比64 .94%;意向流动呈逆差的人才群体85.99%是中专或高中以下学历。

       大咖点评

       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分析,今年珠三角对人才的吸引力呈上升趋势。这无论对人才还是对珠三角来说都是一个发展机遇。原因有三,其一,现在是科技新兴产业时代,不是传统产业主导,珠三角在科技产业方面的发展是比较先进的,很多中小企业,虽然规模不太大,但是活力很强,愿意开出高薪吸引人才;其二,珠三角拥有着一个开放的环境,企业不会太保守,无论在技术、公关方面,都会很积极主动与其他企业交流。一支支人才队伍,会进行行内交流,珠三角恰恰可以提供一个有利于人才交流的、合作的开放性的环境。其三,珠三角对人才有许多暖心的政策,比如说IT行业,企业要想留下这个人才,他们会考虑到这个人的家庭、医疗、教育等有需要的地方,这样的补贴、资助等,表达出这个地区的诚意。另外,政府也会对收到人才的企业进行奖励,有资金补助,也有配套设施的资助等。

        对于低学历普通劳动者的流出,林江认为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。比如,现在东莞制造业都往智能化发展,很多简单的工序不再需要普通劳动者。他们要走出珠三角,只能说珠三角不再适合他们发展,而不是说容纳不下了,这是社会形态的需要在变化。他们在珠三角可能流去家政、物流的行业,最重要的是要不歧视,一视同仁,相互包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互联网+”毫无悬念仍然最吃香

        2016年,珠三角地区七大重点产业领域的27个重点行业发布的在线职位数量近226万个。其中,互联网、电子商务行业发布在线职位数超过54.4万个,排首位(占比24%)。

        对珠三角9个城市重点行业发布在线职位数进行的排序显示,每个城市在线职位数排在第一位的行业都是互联网、电子商务业。由此可以看出,互联网、电子商务业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发展最快、人才需求最为迫切的行业。

       大咖点评

       “互联网、电子商务业对珠三角来说是很重要的产业,而大数据、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,珠三角的城市都在抓这个发展机遇。像广州、深圳等地区,会出台很多政策措施吸引人才。”林江分析,互联网+的人才需求高居榜首,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政策之下,城市间会相互促进,不同地区的人才在交流中会出现一个相互吸引的力量,如此一来,珠三角各城之间就会因人才的相互促进而促进,这是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。

       林江补充说,目前的人才需求结构变化,也反映了珠三角的产业流变。传统经济比起2012年以前,发展势头已慢下来了,就拿实体店和网络经营店来说,根据今年的统计数据,实体店的竞争力只有6%,而网络经营商店多达10%—20%,这是很大的差距。所以电商人才、计算机软件和IT服务都进入热门职业TOP10。

       同时,他认为,新兴行业经济蓬勃发展,带来经济效益,还吸引了国内、国际的人才。比方说,国家5G通讯技术的发展,可以说比美国的发展力度都要强。一方面技术开发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技术人才,这是吸引很多外国人聚集在中国的重大原因,另外一方面是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,吸引了很多外国人。

       广—佛组团人才交流略胜深—莞组团

       2016年珠三角9市内部人才意向流动方面,广州有超过19万的人才意向流入深圳,而深圳约有16万的人才意向流入广州,广—深之间意向流动的人才差值约2.66万人,广—深之间成为珠三角9市中人才相互流动最频繁的两个城市。不难看出,广—佛与深—莞是两个人才一体化趋势最为明显的城市圈,其中广州意向流入佛山的人才数量,多于深圳意向流入东莞的人才数量。

       大咖点评

       广东省委党校教授、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陈鸿宇认为,“广—佛”组团拥有“地利”、“人和”,首先从空间距离来说,广佛比深莞的距离要近一些,所以在这方面广佛有地域优势;第二,虽然佛山跟东莞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程度都比较高,但东莞的城市化发展程度还不够高,多数人来东莞都是优先选择松山湖等一些政府重点发展的地方,一些镇街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去。

    反过来看,陈鸿宇认为深—莞人才的交流质量也很高。东莞也有很多优势,首先,在产业转型方面,东莞的转化做得相当出色,这为东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;另外,在创新人才方面,深莞融合度比广佛的高,融合更紧密,虽然广州有开发研究院产业机构,但在科研成果的技术、能力上深圳有一定优势。

       不过陈鸿宇不同意“虹吸效应”的说法。他认为,一个城市的工业化发展,必须会经过吸收人才、资源、经济等的过程,这不是完全的吸收,而是到最后也有溢出的结果,这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。

       林江也赞成,地铁以及广佛一体化的软环境,成为广—佛人才交流的优势。交通连接了两个城市,就等于连接了人们生活、工作两大空间,人们的生活、工作空间发生改变了,一个在广州住的人看中了佛山的发展机遇,他就不会再因为地域问题而疑惑。

       深—莞人才交流还有一个短板是,东莞比佛山的产业发展低。佛山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品牌,例如美的。而东莞是以加工外贸为主,打造新兴产业的体系能力相比较弱一点。这样,就会给人才带来一种佛山要比东莞机会多的感觉,但其实东莞的发展潜力还是有的。目前东莞在提高智能制造转型和提高城市品质上所做的努力,就可以看出东莞的后发潜力。

        人才流动城市之最

        深圳发布在线职位数最多

       人才需求程度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的客观印证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珠三角9市中深圳发布在线职位数最多,其中重点行业约111万个,占重点行业发布职位总数(约226万个)近一半(49 .2%);广州次之,约69万个,占比30 .4%;东莞排名第三,约19万个,占比8 .6%;其余依次是佛山(约11万个)、珠海(约4万个)、惠州(约3.9万个)、中山(约3.2万个)、江门(约2.9万个)和肇庆(约1.8万个)。另外,发布职位数排在前十位的重点行业中,深圳在其中的9个行业人才需求均排在第一位。由此可见,深圳是珠三角地区人才需求最强劲的城市。

       广州IA B野心最大

       与其他城市一样,广州求贤最迫切的岗位也是互联网、电子商务,另外在9个细分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方面,广州均排名第一。这些细分行业包括:银行;网络游戏;广告、会展、公关;娱乐、体育、休闲;医疗、护理、美容、保健、卫生服务;医药、生物工程;医疗设备/器械;大型设备/机电设备、重工业;环保等。其中医疗相关产业的需求尤为迫切,这些行业强劲的人才需求与广州发展IAB (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)行业的野心密切相关。

       佛山意向净流入人才最多

       2016年珠三角内部人才意向流动方面,呈现人才流动顺差趋势的城市有5个,其中佛山的意向净流入人才数量最多,约为4.3万人,珠海(3.1万人)次之,中山(1.9万人)排第三,深圳(约1.2万人)和东莞(约0.2万人)位列第四和第五。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,珠三角9市之间的人才对流过程中,从其他8市意向净流入佛山的人才数量最多。另外,从其他8市意向净流入佛山的人才中,广州占比最多,再一次充分验证了广-佛同城的趋势。

       东莞成广深人才溢出最重要承接地

       快速发展的经济及位于广深之间的地缘优势,使得东莞吸纳了大量来自广深的人才,在珠三角内部人才流动方面,东莞整体呈顺差态势。2016年,从其他8市意向流入东莞的约16 .1万人才中,深圳占比最多(48%)、广州次之(占比33%)、惠州和佛山位列第三和第四(分别占比5.63%和5.29%),其余依次是中山、珠海、江门和肇庆(共计占比7.51%)。

      从与其他城市的人才对流来看,东莞与深圳及广州的人才流动也是最频繁的。数据显示,2016年从东莞意向流出的约15.9万人中,流向深圳的人才数量最多(占比45.7%,其中金融、IT服务等领域深圳对东莞人才的虹吸效应明显),广州次之(占比31.9%),佛山和惠州位列第三和第四(分别占比7.73%和5.18%),其余依次是珠海、中山、江门和肇庆(共计占比9.29%)。总之,从人才净流入(意向)方面看,东莞总体呈现人才流动顺差趋势,深圳和广州对东莞的人才溢出效应较为明显。

编辑:管理员


Copyright © 2010-2016 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13773号  

安全网站 网上报警